滨海国际机场为北方
最大的货物机场之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全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荣誉概览
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
的中国最具活力的六个城市和地区之一
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
最受赞赏的工业园区
被《环球时报》评为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
被全球特殊经济区联盟(GASEZ)评为
首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
两次获评“影响中国”
地方创新政府
被新加坡中盛集团评为
中国AAA级工业园区之首
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京津冀
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成功范例
全球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国际安全社区
(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 )
绿色化工园区
全国智慧化工园区
区域优势
高效畅通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海上交通
3km
距离天津港180
多个国家500
多个港口天津港
为北方第一大港
陆地交通
高速
19条高速公路通过
2h通达北京
13h通达上海
高铁
3条高速铁路通达全国
5h通达长三角
1h通达京津冀
10h通达珠三角及港澳
空中交通
270余条通达全球客货运航线
38km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160余个主要城市
滨海国际机场为北方
最大的货物机场之一
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
天津经开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占据京津冀产业布局轴带重要位置,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区。
交通一体化:京津冀三地先后打通了京台、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干线公路的一些“断头路”“瓶颈路”。三地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大大缩短了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使得京津冀1亿多人口逐步迈入“一小时交通圈”。
滨海高铁站坐落区内,从天津经开区乘坐京津城际高铁到达天津市区、北京南站仅需22分钟、56分钟,为天津经开区加速融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提供了可靠通行保障。
产业一体化: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京津冀众创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在泰达成立,助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进程。天津经开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产业、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等协同发展重点合作项目全面铺开,结出硕果。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推动天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和内生动力。
9号线 | B1 | Z4 | Z2地铁
经济发展
天津经开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并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等领域荣获一系列国字号“金字招牌”。天津经开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生物医药四大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是全国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是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是全国首批三个生态工业园区之一;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及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1亿元,增速达到5.8%,五年来增速首次同时超过全国、全市和新区,变“跟跑”为“领跑”持续为全市和新区发展大局“添秤”。
固投总量超过500亿元,高基数增长2.9%,占全市比重提升至10%以上,产业固投占比71.3%,潜力后劲不断蓄积。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0.7%、高技术制造业占比31.2%,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增长9.9%,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5.4%。
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2%、税收增长9.3%,连续两年高位增长,税收占比93.6%。
外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当前双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在链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级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承载地。天津经开区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外资工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四,创造税收约占全区的一半。截至2024年底,12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601个项目。
居住在天津开发区的国际友人来自
80个国家约5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