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贸试验区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和打破产业开放的制度障碍。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压减至2021年的27项,对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外商投资实行备案管理。
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有效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了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扩大开放,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自贸试验区创设的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有效打通了企业境外融资通道,企业可充分享受汇率、融资利差、存款结算、贷款等一系列金融创新服务。此外,自贸区的全功能型跨境双向资金池,可根据跨国公司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通过主办企业为其境内、外成员企业提供跨境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的业务,对入池境内、外成员企业无营收限制,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渠道更宽、成本更低。

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海关、税务等20多个部门和货物申报、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建设水平远超世贸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协定》要求,已经推广到全国。


自贸试验区累计承接权限下放787项,并初步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政务公开、推进“互联网+政务”等,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保理公司接入央行企业征信系统
证照“一口受理、并联办理”审批服务模式
审批告知承诺制、市场主体自我信用承诺及第三方信用评价三
项信用信息公示
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
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单一窗口
免费申报机制
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
主题业务标准化审批服务模式
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
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
租赁资产证券化
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
创新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模式
首创“要素式审判+互联网法庭+赋强公正”消费金融司法服务新模式
首创跨境人民币国际保理业务
获批天津市首个平台经济集中登记试点
设立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设立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滨海-中关村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泰达综合保税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
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保理业务
全国首创农业保理数字化服务平台
全市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等